【资料图】
8月初,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得胜烟站,工作人员正在收购残膜,现场繁忙有序。“我家今年25亩地共收集废旧膜238公斤,烟草公司给我们每亩20元的补贴,以前没地方丢的‘垃圾’,现在可以多收入500元。”南涧镇白云村委会土锅坟村民刘国映说。
地膜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增温、保水、增产的重要作用,在各种农作物的种植中广泛应用。但随着推广规模的不断增加,废旧地膜易破碎、回收难、难降解、污染大等特点逐渐显现,“白色污染”一词家喻户晓,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突出问题。
南涧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相关负责人石源介绍,没有开展地膜回收之前,大量的废旧地膜被随意丢弃在田边、河沟、山林等地方,一遇到大风天气就飞的到处都是,有时挂在电线上,非常危险;有的就地焚烧产生大量的浓烟,对当地环境破坏非常大。大家都知道废旧地膜的危害性,但都拿它没办法。
为进一步减少因废旧地膜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加快走绿色发展之路,坚决打赢“净土”保卫战,大理州烟草专卖局(公司)积极探索利益补偿机制,按照“烟草引导、企业协同、农户参与”的模式,探索农田废旧资源回收利用。2017年,烟草农业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园在祥云县刘厂镇落地,祥云县城川烟农综合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玉溪市塑料厂在原育苗工厂的基础上共同出资组建了祥云洁田塑业有限公司,通过引进生产技术设备可实现年回收地膜10000吨,可生产塑料絮状颗粒2900吨,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
每年7月整个大理州都在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工作,各县(市)农民将地膜简单清理以后交给当地农民合作社,合作社将所有回收的地膜统一运输到烟草农业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园地膜回收厂进行废物再利用,加工成其他塑料制品。
“在地膜回收工作中,我们通过广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进行宣传动员,将废旧地膜对土壤及农业生产的危害、回收目的意义、回收价格、回收地点及时间等内容详细告知种植者,动员广大种植者在揭膜培土之后晒膜收集,集中统一交售。这样做有效提升了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南涧无量山烟农综合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家贵介绍说。
大理州为了更好地开展地膜回收工作,多年来持续完善利益链接机制,给予农户20元/亩的补助,根据运输距离远近给与组织回收方(合作社)18元—21元/亩的补助。回收的废旧地膜免费供给祥云洁田塑业有限公司,公司产生的利润一部分用于设备、场地、技术的改造和提升,不断提升废旧地膜的回收、仓储和加工能力。同时,为了方便农户交售废旧地膜,各县(市)共建立废旧地膜回收点500多个。
跟随地膜运输车辆来到烟草农业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园,只见各县满载废旧地膜的运输车辆排列整齐,等待验收、称重、入库。祥云县城川烟农综合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永元介绍,自地膜回收加工厂成立以来,累计回收废旧地膜3.1610万吨,累计生产塑料颗粒0.0250万吨,累计生产半成品1.0472万吨。主要销往昆明、元谋、武定、永平、漾濞、祥云等地,实现销售收入3129.9378万元。
自7月大理州启动地膜回收工作以来,截至目前,已完成回收废旧地膜4997吨,有效减少废旧地膜对土壤造成的污染,给农田“保健”。预计补贴农民回收费用1026.6万元,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助农增收,共享绿色发展红利。
为了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的三大“罪魁祸首”地膜、农药、化肥,大理州先后建立了云香萃生物质燃料加工厂,解决秸秆回收、低碳烘烤等问题,可实现年回收烟秆、核桃壳、树皮、废弃木料等生产原料12000吨,实现生产生物质燃料10000吨。建设了弥渡、祥云两个有机肥加工厂,实现肥料减量施用的目的,通过引进先进工艺建成有机肥加工厂2个,注册了有机肥品牌2个,实现年产能9万余吨,实现化学肥料年均减施3600余吨。通过建立绿色防控体系,不断推进生物防治技术,化学农药年均投入较2015年减少200余吨,持续为农田“清肺排毒”。(记者 郑义 通讯员 何俊龙)